国家高校人工智能区域转移转化中心正式获批_新?
新京报讯(记者 张璐)11月18日,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行《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新闻发布会。记者了解到,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指导下,海淀区国家高校人工智能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(以下简称国家转移中心)于今年6月正式获批。 “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三个特点。”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、海淀区副区长唐超表示。首先,技术日新月异。在软件定义范式下,微调代码参数可以快速优化产品并灵活部署。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加速了产品迭代;二是转换链短,对硬件依赖轻,空间要求低,不需要传统制造的小试阶段;三是青年人才大胆引领,人才积聚成效显着,深度融入联合创新、共同发展核心竞争力。海淀区推进国际转运中心建设,构建产业链、供应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融合”机制。政策方面,海淀区目前正在建设国际转移中心柔性算力实验室,并在实体运营、校企合作、平台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专项措施;空间方面,海淀区为国际换乘中心提供北纬地区优质空间办公与创业孵化合一,拟建设国际转运中心南部基地;在资金方面,海淀区正与国家开发集团合作设立“投资配置协调”专项基金和转型改造基金,为早期项目提供概念验证和风险投资支持。国际转移中心将大学视为变革的主要来源。与多所高校完成全面对接,共认可2100个优质项目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通过“竞赛营”等不同模式拓展,以赛事激发热情,以会议促对接,以训练营培育项目,重点挖掘高校师生潜力项目,强化创新供给。编辑 张雷 校对 刘宝庆